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5, 02, No.210 30-42
大农业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贡献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复兴木本农业在西南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价值研究”(24BMZ024)阶段性成果
邮箱(Email):
DOI:
摘要:

历史上,中华大地作为全球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草本农业、木本农业、畜牧业、湿生农业等不同农业门类,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生态体系。然而,不同门类、不同项目的农业门类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只有不同门类、不同项目的农耕兼容互惠、和谐并存,才能有效地取长补短,各得其所,刺激跨民族、跨文化的频繁交往交流交融,从而稳步提升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物质基础与文化纽带。当今树立大农业观,正是对这一历史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旨在通过大农业巩固中华民族认同的深层根系。

Abstract:

Throughout history, as one of the birthplaces of global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China has nurtured different agricultural categories such as herbaceous agriculture, woody agriculture, animal husbandry and wetland agriculture, forming a unique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system. However, different agricultural categories and projects have their own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nly when different categories and projects of farming are inclusive, mutually beneficial and coexistent in harmony can they effectively complement each other expanding advantages while reducing disadvantages, and then each can be properly placed. This stimulates frequent interactions, exchanges and integrations across ethnic groups and cultures, thereby steadily and eventually totally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all ethnic groups. It also provides a physical foundation and a cultural bond for enhancing a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The current strategy of the “concept of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e” is precisely a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his historical wisdom, aiming to consolidate the deep roots of the Chinese nation's identity through agricultural diversity.

参考文献

(1)杨庭硕、张振兴:《木本农业边缘化的历史文化成因和过程探究》,《云南社会科学》2024年第4期。

(1)吴正彪、罗承革:《复兴西南各民族木本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贵州民族研究》2023 年第4期。

(2)杨庭硕、陈茜:《“三结合”研究方法在弘扬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

(1)张振兴、杨庭硕:《“火耕水耨”新解——对稻作文化起源的再认识》,《贵州民族研究》2023年第5期。

(1)杨庭硕、张振兴:《木本农业边缘化的历史文化成因和过程探究》,《云南社会科学》2024年第4期。

(2)肖仲华:《中国古代税收的起源及其演变——基于文字学视角》,《社会科学家》2021年第7期。

(1)冯渝杰:《公私悖论与西汉盐铁专卖的多重困境》,《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7期。

(1)罗康智、莫明仙:《论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与顺应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3年第5期。

(2)姚继德、纳绍骞:《中世纪早期波斯地理文献中的西南丝绸之路》,《思想战线》2024年第6期。

(1)杨庭硕、陈茜:《“三结合”研究方法在弘扬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

(1)皇甫睿:《少数民族多元文化视野下的〈茶经〉研究》,《云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2期。

(2)彭兵:《民族文化与楠木资源协同演化研究——以河溪镇楠木村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吉首大学,2021年。

(1)张振兴、杨庭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南方各民族木本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与利用》,《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D633;F323

引用信息:

[1]杨庭硕,吴合显.大农业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贡献[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No.210(02):30-42.

基金信息:

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复兴木本农业在西南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价值研究”(24BMZ024)阶段性成果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